浅谈:中俄牵头推网络信息安全准则 将合力推动国际网络领域制度及早建立

本报综合讯 中国、俄罗斯等国日前向联合国提交“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文件,并呼吁各国在联合国框架内就此展开进一步讨论,以尽早就规范各国在信息和网络空间行为的国际准则和规则达成共识。
这份文件是目前国际上就信息和网络安全国际规则提出的首份较全面、系统的文件,将为填补信息网络领域制度真空做出贡献,对推动信息网络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福祉具有积极意义。
强调网络信息空间主权
“信息和网络安全问题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制订相关国际规则、规范信息和网络空间行为已逐渐成为各国的共识。”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姜瑜表示。
据了解,这份“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文件就维护信息和网络安全提出一系列基本原则,包括各国不应利用包括网络在内的信息通信技术实施敌对行为、侵略行径和制造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强调各国有责任和权利保护本国信息和网络空间及关键信息和网络基础设施免受威胁、干扰和攻击破坏;建立多边、透明和民主的互联网国际管理机制;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信息和网络技术;合作打击网络犯罪等。
在与欧美提出的一些网络安全或打击网络犯罪的公约、准则有重合之处的同时,此次“准则”更强调网络政策的主权平等。
“准则”认为,信息空间有跨国属性,但根本归属仍是主权国家,所以“准则”强调信息主权,也尊重信息自由。“准则”指出,各国有责任和权利保护本国信息和网络空间及关键信息和网络基础设施免受威胁、干扰和攻击破坏,充分尊重在遵守各国法律前提下信息和网络空间的权利和自由。
确认信息技术军民两用
欧美多年来凭借技术、资源优势垄断网络话语权。今年5月,白宫首次公布名为《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的纲要型文件,宣称美国将与全球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寻求网络安全与自由。并在文件中规定,如果未来遭到威胁美国国土安全的网络攻击,美国可以动用军事实力反击。
“各国不得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包括网络实施敌对行动、侵略行径和制造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此次中俄等国共同提出的“准则”,在信息技术军民两用性上做了不同的阐释。确认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民用和军事两种用途,并提出不能将信息通信技术用于与维护国际稳定和安全的宗旨相悖的目的。
与欧美等国的优势地位相比,中俄等国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中俄此次在网络规则制定方面紧密合作,是从国际社会出发,设定边界,留出空间劳动节,保证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
主张建立多边合作体制
“信息和网络安全是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有效应对数码家电。促进各国信息和网络安全,实现互利共赢。”姜瑜表示,“行为准则”主张建立多边、透明、民主的互联网国际管理机制。尤其在维护信息和网络安全方面,提出一系列基本原则,涵盖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各方面。
“信息犯罪和信息恐怖主义已成为信息化时代的国际公敌,各国需要携手打击。”近年来网络犯罪和信息恐怖主义事件频发,且防范实施打击难度大成本高,“准则”倡导各国合作打击信息犯罪和信息恐怖主义。
另外,“行为准则”呼吁确保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供应链的安全,强调“努力确保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供应链的安全,防止他国利用自身资源、关键设施、核心技术及其他优势,削弱接受上述行为准则国家对信息技术的自主控制权,或威胁其政治、经济和社会安全。”并引申了防核扩散的定义,要求不扩散信息武器及相关技术。
由于发展中国家在信息技术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准则”呼吁确保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供应链的安全,不仅有利于维护各国信息和网络安全,也能维护信息网络的国际公平和正义。(邹春蕾)
( HN666)